尊龙凯时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猝死,离你到底有多近!
发布日期:2018-05-21 09:44:51       作者:尊龙凯时制药集团       浏览:60.7万


猝死(Sudden death,SD)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。


WHO(世界卫生组织)的定义为: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。


猝死到底有多可怕?


猝死,现代人头顶的一片阴霾,时刻威胁着繁忙人群的生命安全。社会上,关于猝死的学生、白领、医生甚至各企业CEO的报道层出不穷。


2018年1月26日清晨6时20分,在北京西客站候车室,河南裕鸿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战伟先生,候车时猝死,年仅46岁。


2017年6月,浙江邵逸夫医院,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。之前他频繁加班、通宵,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。


2016年12月,年仅28岁、在深圳一家连锁酒店任销售经理的李同平猝死。三天前,他刚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。


2016年12月,苏州一位24岁的工程师猝死,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,但加班是常态。


2016年10月,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。


2016年6月,前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在打羽毛球时猝死,年仅34岁。


2015年3月,深圳36岁IT男张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,当日凌晨1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。


……


猝死的界定


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?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。


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、6小时、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,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。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,但这仅是一家之言。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。


猝死的三要素


猝死其实可以浓缩成6个字,即“因病 突然 死亡”。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。


要素一:患者已经死亡


猝死是终结性诊断,是盖棺定论。死亡是已经确实发生的实情。


也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、不能治疗的疾病,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。


要素二:患者属于自然死亡


也就是说患者是因为自身疾病而死亡,是从患者内部而来,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,不是死于溺水、触电、自缢、中毒、低温、高温、暴力、失血、外伤、麻醉、手术等各种非自然原因。


要素三:猝死是突然发生的


猝死的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,往往也没有任何明显预示死亡的征兆。猝死,就是猝不及防的死亡。因此,凡是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。


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,如癌症晚期、各种疾病的晚期等,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,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,一旦患者离去,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。


如何预防猝死?


1、在婴儿期即开始预防


提倡在婴儿期就进行原发性预防,即在哺乳期最好实行母乳喂养。不提倡首选奶粉(除非没有母乳的情况),不宜用全脂奶粉。


因为牛乳中含有的蛋白有抗原性,可损害动脉壁,引起幼儿动脉硬化,构成猝死的原发性原因。


2、体育锻炼


运动锻炼可以增加体内多余热量的消耗,防止脂肪的过多贮存。根据猝死者的体型分析,肥胖或者隐形肥胖者占多数。


运动不但可以消耗过多的热量,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,增强心肌的应激能力,以适应不同条件的影响和不同因素的刺激。


3、改善饮食习惯


防止摄入过多肥甘厚重的食物,拒绝肥胖!肥胖是万恶之源,很多疾病(如三高、脂肪肝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等)都伴随肥胖而来。


可以从饮食结构、进食速度、吃饭顺序等方面入手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

4、避免过劳


过劳是猝死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。现代人要积极预防感冒,拒绝过度的疲劳,不抽烟、不喝酒,拥抱健康规律的生活。


5、适当解压


长期的精神紧张、压力过大,不但能带来亚健康,还能带来很多实质性的疾病。


抑郁、暴躁等精神刺激可以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上升,引起血小板凝集,堵塞血管,从而造成猝死。


6、积极防治心脏病


对于心脏病患者,若出现心绞痛突然加剧、心律失常、心跳加速的情况,要及时就医治疗,预防心肌梗塞造成猝死。



年轻,并不是我们挥霍健康的理由;养生,也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。珍爱生命,远离猝死!


友情链接: